2017年尚未远去,2018年倏然已至。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康复人有一代康复人的使命。每一年都有很多人、很多事,值得我们去回忆、去盘点。
2017年是国家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这一年,我国康复事业发展日新月异,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新气象、新面貌。
这一年,康复事业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 国务院颁布《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并正式实施,首次以法规的形式明确各主体在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中的责任。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强残疾康复服务”,是对新时代推进残疾人事业的总体部署,意味着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和快速推进。康复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的重要作用得到充分认识,“大卫生、大健康、大康复”的发展理念进一步树立。
这一年,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突飞猛进。 中国医师协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康复专业委员会开展了全国康复住院医师规培基地的检查与督导工作。高等院校设立了康复治疗学硕士和博士点。首都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物理治疗专业喜获世界物理治疗联盟权威国际教育认证,成为我国***个获得PT、OT、P&O三项康复治疗学专业课程国际认证并与国际接轨的康复医学院。康复科学研究继续保持良好增长势头,成为康复学科发展的不竭动力。
这一年,***康复类科学技术奖项首次设立。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中国康复医学会先后设立康复科学技术奖项,为促进我国残疾预防与康复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创新、提高残疾预防及康复水平、激励广大康复科技工作者的科学热情和奉献精神,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这一年,全国各级各类康复学术交流活动空前踊跃。 广州国际康复论坛、“一带一路”框架下残疾人事务主题活动暨2017北京国际康复论坛、中国医师协会康复医师分会2017年学术年会、中华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分会年会、上海国际康复论坛、2017***届中国康复医学会综合年会等康复界极具影响力的学术会议相继召开,规模和影响前所未有。这些学术会议瞄准当前全球康复领域的热点及难点问题展开探讨,推动了康复事业各个领域的深入研究和迅速发展,并加强了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组织在康复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2018年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局之年,也是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和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成立30周年。“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康复是健康的应有之义,康复事业是战略性新兴朝阳产业,是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链上的重要环节。在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慢性病高发、亚健康状态频发的大背景下,社会各界康复需求急剧增加,大健康产业逐渐成为助推康复事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强大引擎,我国康复事业也进入高速发展的新阶段。
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健康中国”国家战略被赋予更深刻的科学内涵和内在哲学魅力,我国康复事业也进入跨越式发展的新时代。这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快速发展的科技不仅缩短了今天和未来的时空距离,对发展模式、观念和经验也带来一系列颠覆性变化。康复医疗服务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康复医疗服务逐步转变为以健康和功能管理为核心,相关的服务与管理模式也在发生转变。这是一个互联互动的时代,秉承“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合作共赢”的宗旨,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康复学科医联体网状框架体系正在逐步建立,成为我国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这是一个康复事业腾飞的时代,未来康复事业发展是康复医学与新科技高度协同和融合,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科技给康复事业发展带来巨变,共同促进康复产业的集成和腾飞,从功能管理、专业集中服务、连续服务综合信息决策,到关注患者和家庭的健康,形成康复服务事业与康复产业经济发展双赢的局面。
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新时代中国康复事业的主要矛盾转变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康复需求与我国康复事业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之间的矛盾。如何实现我国康复事业的腾飞与超越,如何使我国由康复大国向康复强国稳步迈进,如何使我国康复事业从“跟跑”到“并跑”,进而“领跑”世界康复事业,是我们新时代康复人***紧迫、***艰巨的任务和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我们新时代康复人的初心与使命,是我们新时代康复人共同的梦想。
我国康复事业发展的黄金时代,不在我们背后,乃在我们面前;不在过去,乃在将来。康复事业是人道主义的生动实践,是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一环。大幕已经拉开,我们深知中国康复的未来充满未知和挑战,让我们携手并肩、努力拼搏,在中国康复事业发展的历程上留下智慧的足迹,让人道主义精神散发出更耀眼的光芒。